您的当前位置:肩部挫伤 > 主要症状 > 浅议医务工作者职业压力来源及疏解方式
浅议医务工作者职业压力来源及疏解方式
职业压力通常是指,当职业要求迫使人们作出偏离常态机能的改变时所引起的压力,且往往给个体造成生理、心理甚至行为方面的不良后果,不仅给个人幸福和安宁带来负面影响,也会给正常工作的开展埋下严重隐患。身处一种责任性极强、风险性极高又常年保持超负荷运转的特殊行业,医疗行业从业人员面临的压力不言而喻,加之该行业对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奉献精神、职业道德等均有着高于一般行业的要求,其职业压力常常超出普通人想象。相应的,探索有效疏解医务工作者工作压力的途径,对于激发“白衣战士”昂扬斗志、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等,均具有重要意义。一、医务工作者职业压力及其来源每个人都身处大、中、小等不同的环境之中,即社会宏观大环境、生活或工作圈子的中观环境和家庭或个体小圈子的微观环境,医务工作者亦然。相应的,职业压力则来源于三种环境合力的共同作用。1.社会大环境引致的职业压力因社会大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职业压力主要表现为:一是医务工作者作为一个整体所面临的生存压力。近些年,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药品和耗材医院的收益大幅减少,医务工作者的收入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医院层面的各种压力尤其是生存压力,不可避免地通过层层转移给各级医务工作者。二是患者期望值过高带来的压力。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医疗资源的有限性与广大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不断提升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与此同时,部分患者片面地将医疗行为简单理解为商品买卖关系,认为花钱必须也必然等于治好病,一旦医务工作者限于技术条件不能做到手到病除、起死回生,矛盾就有可能激化,医务工作者面临的压力就会激增。三是负面舆情带来的压力。医疗技术和医疗条件的不断提升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的积极影响是有目共睹的,但一些媒体尤其是自媒体报忧不报喜选择性报道甚至为了流量有意炒作医患矛盾的现象,对医务工作者的整体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医务工作者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2.医院内环医院内环境是医务工作者置身时间最长、感受压力最直接的地方,其所产生的压力主要表现在:一是较重的工作负荷带来的压力。医院人满为患几乎是常态,相应的,其中的医务工作者不仅不得不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还要每天面对饱受病痛折磨、心理状态不一、文化层次不同的患者,即使对患者、家属愤怒、恐惧、悲伤等负面情绪变化也要调整状态积极面对并加以疏导。此外,他们还要时刻准备应对诊疗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各种紧急或突发事件,时刻处于救治病人高度紧张状态,甚至经常将自己置身于感染疾病的风险之中。二是职称晋升带来的压力。职称不仅是衡量医务工作者专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也与其个人收入息息相关。为此,医务工作者需要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积极准备职称考试和面试、撰写高影响因子专业论文、承接各种科研课题,上述种种全部达标后,还可能因职数限额问题陷入长期的排队等待。而且,这一过程还会随着职称的一级级上升而不断重复循环。三是安全感的缺乏所带来的压力。医疗工作是高风险、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与此同时,医疗实践中,诊断和治疗的效果却存在很多难以准确估计与精准测量的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的瑕疵,手术前的各种风险提示即是此类瑕疵可能发生的体现,相应的瑕疵表现在患者身上,就是医患纠纷的发生,表现在医务工作者身上,就是心理上严重的不安全感。3.家庭和个体小环境引致的职业压力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医务工作者在家庭和个体小环境上面临的压力仍然与其职业有着莫大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家庭的亏欠感带来的压力。医务工作医院度过,作息时间无法与家人保持一致,导致其与家人的交流减少、对老人和孩子无法做到精心照顾,难免出现家庭关系紧张现象,导致其对家庭成员的歉意和亏欠感不断累积。二是生活不规律带来的压力。频繁的晚夜班、24小时随叫随到的待命状态、不规律的生活等,导致很多医务工作者出现生物钟紊乱现象,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三是终身学习的特性带来的压力。医学知识日新月异的特点,使得医疗行业成为一个需要终身不断学习提升的行业,医务工作者的终身都必须在永不停歇的自我提升中适应医学的发展,必须花费大量的精力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