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肩部挫伤 > 患病因素 > 什么是斜角肌源性颈肩痛
什么是斜角肌源性颈肩痛
斜角肌源性病变即椎孔外的颈神经卡压,是引起颈肩痛的重要原因。
前斜角肌起自C2(或C3)~C6横突的前后结节,止于第1肋的前斜角肌止点;中斜角肌起自C2~C7横突的前后结节,止于第1肋的中斜角肌止点。两者的起点纤维相互交织成网状,主要以腱性结构为主,且中斜角肌腱性结构部分与前斜角肌腱性起始部形成“剪刀式”夹角包裹、钳夹、固定C3~C6脊神经前支起始部,是斜角肌源性颈肩痛发病的解剖基础。
各种诱因导致前、中斜角肌的损伤、炎症、水肿、痉挛、增生、纤维化、钙化等,均有可能引起此间隙狭窄。
卡压C3或/和C4神经根(颈丛),患者常表现为面部、枕部、颈部疼痛。肩胛背神经(臂丛)是来自C5神经根与胸长神经合干的神经,其起始部均穿过中斜角肌,在中斜角肌内斜行5~30mm,中斜角肌肌性纤维横跨其表面,分别在前、中斜角肌形成的夹角处和穿中斜角肌处先后遭受两次卡压,患者明显的疼痛区集中在菱形肌和前锯肌上半所在的肩背部区域。
前锯肌
此类患者常有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变浅,颈椎横突处压痛、结节等。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上、中段钩椎关节错位或颈椎曲度变直使前、中斜角肌紧张,前中斜角肌纤维交叉角度变小,从而加大对其间走行神经根钳压的趋势。前中斜角肌的起始部(横突压痛点)存在炎性水肿,也会造成前、中斜角肌的肌性部分紧张痉挛。
一些有针对性的动作练习对于解除前、中斜角肌的紧张痉挛,纠正钩椎关节的错位,缓解对颈丛、臂丛神经的卡压,缓解颈肩部疼痛有积极作用。练习动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