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肩部挫伤 > 患病因素 > 成为学霸的四大基本学习原则姓林的雷较瘦
成为学霸的四大基本学习原则姓林的雷较瘦
盖百霖价格大概是多少 http://www.bdfyy999.com/m/听说现在学习界流行一个叫“费曼学习法”,说是效果非常好。我不知道,大家有兴趣可以了解一下。我不需要了解这种效果好的学习方法,因为我自己的学习方法用了这么多年,效果也很好。我相信,应该和“费曼学习法”有共通的地方,因为学习的本质是一样的。将来如果我像费曼一样出名,也会有个“林较瘦学习法”这样的东西出来。从小我就善于总结规律,总结学习的规律。在外人看来,可能我的大额头和扁头表现了聪明的特征,但我不仅仅只是聪明。我每一次、每一个阶段的学习过程,都会总结,形成一些规律。但在我年纪还小的时候,由于不会写作,加上性格内向,不会说话,只能默记在心中。我试着在记忆中寻找幼年、小学时比同龄人出彩的地方,但是很遗憾没有。记忆中的我,是个“鲁钝”,即愚鲁迟钝,笨拙的害羞小正太,反应总是比别人慢一拍;另加一根筋,倔强。一年级外婆送了我一个大书包,开学发了书后,我就把全部的书都装进书包。这样很重,我妈让只把要用到的课本装进去,我就是不愿意,整整背了半个学期。不过,我心里很踏实,因为不会错过任何一门课了。那些课本,都是我的宝贝,得让它们随身。后来慢慢学精明,看同学都不这么做,就才改了过来。也就是说,我刚开始反而不是聪明的小孩,而是有点傻,笨笨的小孩。不过我认为这是很好的事情,在大人不怎么管,学习环境又比较差,没有人指导的条件下,相当于给我套了个学习的紧箍咒,不容易被虚邪贼风影响而荒废学习。我非常守规矩,一是一,二是二,不投机取巧。有些同学会作弊,偷看,抄作业,但我从来不做这事。记得六年级时,有同学提前得到了大考试卷的消息,要分享给我,也被我拒绝了。我就是那种把事情交给我办,或许办得不漂亮、办不好,但绝对不会逃避责任的老实人。我知道主次,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这是我的思想和性格特征,以此决定了我的学习风格。我相信,这是最好的学习风格之一,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从小到大,我一直用到现在,学什么都没有觉得困难。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我认为,其中的核心在于学习的规矩,或者说原则。如果小朋友现在还是一张白纸,那么很容易复制这些原则,从一年级或者更早的学龄前就可以开始培养。如果不是白纸了,或者在学习上遇到麻烦,建议家长先提高自己的情绪控制和管理水平。毕竟处理危机,需要更强的执行能力。原则一:明确学习的目标父母让我读书的终极目标就是改变命运,以后能过上轻松的生活。我高祖父(爷爷的爷爷)是秀才,教书先生,爷爷不识字,很支持我读书。我们家巷口有文昌宫,妈妈和外婆、奶奶经常带我去祭拜“孔子公”。再加上家境不好,交学费不容易,所以深知读书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事情。虽然懵懵懂懂,但幼小的心灵里就有这么个信念,我一定得把书读好。所以,身边小伙伴不爱读书的很多,很多人小学就辍学了,和他们玩在一起的我却始终没有荒废学业。小学就这么玩过来了,成绩不算出类拔萃,不过每个学期都是三好学生。到了初中,就开始爆发了。现在的小朋友,特别大城市里的,大多数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经常是被家长推着甚至逼着学习,导致学习的动力不足。在小朋友的世界里,赢过小伙伴或者将来的好日子,也就是家长看重的东西,可能没有多少吸引力。培养这个方面,可以从学习的责任感,以及树立远大的志向下手。原则二:培养学习的习惯我小学只上半天课,上午十二点、下午五点放学,所以放学之后一回到家或者饭后就把作业给做了。我搬两张凳子,高的当桌子。下午不想错过动画片,就一边看电视,广告时间就写作业。没有完成作业,哪怕先出去玩,心里也会惦记着,不会忘了它。今日事,今日毕,从来没有迟交或者不做作业的情况。不过那时就两门课,老师的每天作业量安排加起来大概就是1-2个小时,背诵、抄写另计。剩下的时间,基本就是玩、看电视,搞点传统活动(拜祖先、拜神、干干家务啥的)。老师知道我们学习任务不够多,怕我们放寒暑假,甚至五一、国庆假期不学习了,就安排抄试卷。七天,试卷起码要抄两、三遍,包括试题和答案,能抄完几只圆珠笔或近一只铅笔。这就涉及到了时间的安排,是一天抄完,还是每天分别抄一些,做好分配。我一般都是分开几天抄,没那么累,天天都有得玩。寒暑假作业,我也是先把简单的做完了。然后每天做一点,钻研一下难题,争取假期结束前全部都完成了。老师给了明确的任务要求,我就一定要使命必达。家里大概也没有教过我怎么做,就是自己慢慢摸索出来,或者看大人做事的方式,平时做家务、玩的过程,总结出来的学习方式。现在说给小朋友减负,实际上,再怎么减,也不会比当年少。关键不在于学多学少,而在于学习的过程。报课外班,学更多的东西,超前学,只是量的变化,但是质不变化就没用。如果说因为不能扛住当前的压力而赶鸭子上架,那么将来要扛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直到扛不住为止。这个是价值观和认知的问题,如何适应环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分对错,就让时间去见证分晓。我倾向于前期学习的东西要少,这样更容易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任务太多,就很容易捉襟见肘,没有空间去思考怎么做好安排。连基本的学习计划都做不好,就更谈不上优化学习计划了。现在的家长,给孩子安排学习任务的居多,是以学习内容为导向的,但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却有所忽略。其实,只要小朋友明确自己的任务,以及完成的要求和期限,那就有能力去完成它。当然,前提是任务水平要匹配小朋友的能力。如果老师不能引导,家长就要承担这个引导的重任。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事情。原则三:可依靠的学习助力我的老师,都是很负责任的。他们可能有各种缺点,但从未拒绝过任何学生,哪怕是不好好学习的学生,也是恨铁不成钢。所以,我很信任他们。于是,当我有学习上的疑问,很乐于去找老师帮忙,都能得到圆满的答复。到了六年级,老师的作用开始弱化了。我又有了几个学习好的小伙伴,大家都是矮个子,就经常一起学习。他们比我聪明,我不会的题,他们往往都能做出来。也正因如此,我的好胜心也被激发出来了。于是,我便寻求能突破,甚至超越他们的方式。了解到他们有看课外书,我就跑到书店去看。经常不上课的下午或者周末,在书店站上一两个小时。我开始打破了认知局限,还有明白学习不止于老师所教的东西。所以,初一的时候,我才会攒钱买了一本《学习的策略》。27元,我现在都还记得这个数字。书的内容其实不算深刻,但对当时的我无异于是巨大的思想冲击。此后,优化学习策略,就成为了我矢志不渝的追求。如果有可依靠的学习助力,那么学习策略就可以不断地进行优化。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向书本学习,万事万物都可以从中学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此开始。原则四: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学习如同建高楼大厦,地基打得有多深,就决定了将来能达到的高度有多高。我小学在每一个可以训练的项目上,都尽自己所能做到了最佳水平。比如写字,我就追求快的极致,哪怕丑一点也不在乎,只要能认清就可以了。我甚至学会了盲抄,即不看原文抄,这是为了提高抄试卷的速度。比如计算,我追求看到就能在脑子里得出答案。比如考试,我会反复调整做题的顺序,观察自己的心理反应,总结得失,然后不断提升应试水平。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阈值,包括心理的、智力的,可能高于或低于平均水平,但总是有天花板的。如果不能采纳与当前水平匹配的训练,而是持续高标准训练,就会挫伤积极性和自信心。训练的目标并不是为了取得什么成绩,而是发现可以提高的地方。考分的价值,远远低于考95分,95分则低于考80分。80分代表着还有20分的进步空间,有好几个地方可以改进;95分,就只有5分空间,改进的地方也少了。家长要做的事情,是找到出现错误的原因,小朋友的瓶颈在哪,然后提出相应的训练方法,针对原因和弱项进行强化、提高。只要正确地训练,很快就能迎头赶上。而且,最宝贵的是,小朋友通过这个过程,能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千万不要忽视小朋友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具有针对性作用的训练方法。拔苗助长,不是什么好事。这四大原则,基本上把我的学习风格给覆盖了,如果还有其它的,我以后再补充。至于具体的科目该怎么学,请看其它文章。不过我认为,能够建立这四大原则,学习具体科目就不存在什么大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