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肩部挫伤 > 疾病认识 > 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文献解读足踝圆桌0
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文献解读足踝圆桌0
各位工友,大家好!新的一轮圆桌会议即将开讲,希望通过分享能让大家从中受益。今天医院的梅国华主任为大家带来下胫腓联合解读文献内容。
概述1.简介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常见
术前决策困难,常需要术中再判断
精确复位、稳定固定时良好预后的关键
文献来源:
下胫腓复位不良发生率极高
文献来源:
2.热点问题
术前诊断
术中决策
复位技巧
术中复位评估
固定方法选择
螺钉固定
弹性固定
术前诊断1.体格检查
踝关节背伸外旋应力试验:灵敏度(71%)
挤压试验:特异性最高(88%)
下胫腓前压痛:灵敏度最高(92%)
文献来源:
建议多种体格检查相结合,提高诊断率
2.影像学检查(平片)
胫腓间隙增宽
胫腓骨远端覆盖减少
内侧间隙增宽
评估准确性仍有限
并不存在评估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最佳影像学参数
胫腓骨远端覆盖及内上方间隙的征象最有用
文献来源:
3.CT检查
腓骨切迹解剖存在变异:深/浅
67%腓骨切迹深:胫腓骨覆盖减少提示下胫腓联合损伤
33%腓骨切迹浅:即使胫腓骨覆盖为0mm,患者仍有可能下胫腓联合是正常的
腓骨切迹浅者由于无法满意匹配腓骨,更容易造成复位不良
文献来源:
由于腓骨切迹形态不同,胫腓间隙和胫腓骨远端覆盖可能存在一定的假象,因此,与对侧肢体对照评估更可靠。
文献来源:
对于腓骨切迹浅的人群,即使胫腓骨覆盖为0mm,患者仍有可能下胫腓联合是正常的
4.MRI
诊断AITFL断裂:灵敏度93%,特异性%
MR的诊断准确率更高
但亦有一定的假阳性率
文献来源:
5.临床相关
PITFL
四条韧带组成的复合体:AITFL/PITFL/横韧带/骨间韧带
PITFL与横韧带提供了近一半的力量
(Ogilvie-HarrisDJetal.Arthroscopy.)
后踝骨折与下胫腓的稳定性
36%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
由于腓骨切迹的破坏,更容易导致复位不良
后踝的复位有效重建PITFL,重新恢复的胫腓骨之间的关系
文献来源:
术中决策1.术中稳定性评估
时机很重要:应在所有不稳定因素处理后评估下胫腓联合稳定性
应力试验或关节镜评估
注意胫骨腓骨切迹的解剖变异
双侧对照更有效
C-arm外侧投照对于评估至关重要
2.术中影像学评估
术前平片评估并不可靠,术中应力试验有助于发现潜在不稳
37%患者术中应力试验透视证实了术前摄片未发现的下胫腓联合不稳
术前摄片并不能常规评估下胫腓联合稳定性
术中应力透视对于评估下胫腓不稳极具价值
文献来源:
应力试验过程中踝关节位置必须标准化
正位片胫腓间隙宽度是评估下胫腓联合损伤最可靠的参数
但是,踝关节旋转时摄片胫腓间隙宽度变化不大
踝关节旋转时其他测量参数都会发生相应变化
真正踝穴位片应平均内旋13.6o.
文献来源:
对于相同损伤类型,通过外侧拉钩试验时胫腓间隙较外旋应力试验更大
对于WeberC型骨折或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WeberC型骨折,外侧应力试验时胫腓间隙较外旋应力试验更大
三角韧带和下胫腓前下韧带都切除后,侧方应力试验时胫腓间隙明显增宽
对于单独的下胫腓联合前下韧带损伤和三角韧带损伤,外旋转、应力试验时内侧间隙明显增宽
文献来源:
不应单靠冠状位评估,矢状位横向应力试验时拍摄侧位片可有效评估下胫腓联合不稳
切断3根下胫腓韧带,矢状位移位8.8mm,冠状位移位1.5mm
再切断三角韧带,矢状位移位11.7mm,冠状位移位3.2mm
切断骨间膜,矢状位移位12.7mm,冠状位移位3.1mm
矢状位方向移位总大于冠状位方向
文献来源:
3.关节镜评估
较之术前平片和MRI检查、应力试验,关节镜可以更直观提供AITFL和PITFL损伤依据
关节镜可同时明确诊断和处理踝关节游离体、距骨骨软骨损伤
文献来源:
4.术中使用复位钳技巧
位置非常重要
应在下胫腓联合平面钳夹
复位钳的位置决定加压矢量,从而影响复位效果亦可能造成过度加压
复位钳从外踝处的腓骨脊向正位胫骨中心钳夹,可获得最稳定和精确的复位
文献来源:
避免过度加压
复位钳造成的过度加压是可能的
最佳的钳夹力尚不清楚
文献来源:
如何避免
直视下复位
复位钳只用做维持的工具
文献来源:
固定方式选择1.螺钉固定
金标准
老的争议
数量?直径?
固定位置:经下胫腓?下胫腓联合上方?
三皮质?四皮质?
踝关节位置
要不要取出?
文献来源:
螺钉固定:无明显差异
3.5mm还是4.5mm(HoinessP,JOT,)
数量:一枚螺钉还是两枚螺钉(JordanTH,JFAS,)
皮质数:三皮质还是四皮质(StuartK,;MarkolfLK,FAI,)
踝关节位置:跖屈位、中立位还是背伸位
螺钉取出有否:(NeedlemanRL,FootAnkle,;HamN,JBJS)
螺钉位置
生物力学研究:经下胫腓联合固定下胫腓联合增宽发生率更低(关节面近端2cm)
文献来源:
螺钉方向
下胫腓联合解剖轴
螺钉固定新争议
钢板+螺钉固定:避免腓骨骨折
钢板+锁定螺钉:避免加压
钢板螺钉+钮扣钢板:螺钉提供初始坚强固定,取出后钮扣钢板提供长期稳定
尚无循证医学依据
2.弹性固定
另一种可选方案
单钮扣钢板
双钮扣钢板
钮扣钢板与螺钉联合应用
优势
保留胫腓骨远端生理活动范围
无需二次取出手术
弹性固定
单钮扣钢板显著增加内侧和前方牵引力及外旋力
双钮扣钢板显著增加内侧牵引力和外旋力
文献来源:
3.对照研究
生物力学对照研究
Suture-ButtonV.S螺钉
对抗矢状面及冠状面移位及腓骨轴线旋转移位无明显差异
螺钉对抗扭转失效效果更好
文献来源:
临床对照研究
弹性固定V.S螺钉
术后一年AOFAS评分无差异
弹性固定术后一年踝关节活动度更佳
结论:弹性固定术后康复更好,且可避免二次取出手术
文献来源:
小结术前诊断尚无特定方法,CT、MRI提高确诊率
术中应力检查和关节镜应用
复位直观重要,建议直视下复位
使用复位钳时应避免复位不良、过度加压
螺钉固定仍是金标准
踝上2mm沿解剖轴置钉,螺钉直径≥3.5mm
弹性固定可提供相当的固定效果,无需二次取出
梅国华,现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足踝学组青年委员,年曾赴瑞士Basel大学足踝外科Hintermann教授和法国Lyon足踝外科Coillard教授处培训交流。
本期责任编辑:小嘉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那家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