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肩部挫伤 > 推荐医院 > 大秦岭关于刮痧还有这么多讲究啊

大秦岭关于刮痧还有这么多讲究啊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s://4001582233.114.qq.com/

刮痧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牛角、玉石等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下面先说刮痧的好处:

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1、刮腹部,能通便

长期便秘不但会影响消化吸收功能,还会使机体吸收毒素。可用刮痧板的面在腹部自上而下,从左向右依次刮拭。需要注意的是,如有内脏下垂,应由下向上刮拭。

2、刮手脚,行气通络

女性经常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中医认为这主要和机体阳气不足,或气血运行不畅有关。建议,先用刮痧板的面刮拭手掌,手掌发热后用刮痧板上的凹槽刮拭手指的四面,从根部到指尖,每个方向刮5至10次,能行气通络。同理可运用于刮拭双脚。

3、刮眼周,能明目

相信大家都做过眼保健操,对其中的几个穴位也非常熟悉。而以刮痧代替手指的按揉,能对穴位形成更有效的刺激。先用刮痧梳点按睛明穴,然后以睛明穴为起点,外眼角为终点,分别从上眼眶和下眼眶两个方向刮拭。能改善眼睛周围的经络气血运行,缓解视疲劳、干涩。

4、刮颈部,活血舒筋

颈肩不适是伏案工作者的“职业病”,刮痧可以活血舒筋,改善局部气血淤滞的状态。主要选择三条路线,即后发际中点向大椎穴,以及后发际两个外角上缘分别向左右肩部方向刮拭。另外,感冒时刮拭这个部位还具有祛风解肌的效果。

5、刮胸骨,宽胸理气

很多人在心情不好或劳累后,会有胸闷气短的感觉,可用刮痧梳的单角自上而下缓慢刮拭下半段胸骨。这个位置上有八会穴中的“气会”膻中穴,刺激这个穴位有宽胸理气的作用。此外,爱打嗝的人也可以经常刮拭这个部位。

6、刮胁肋,疏肝解郁

焦虑、抑郁、烦躁,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导致整个身体机能的紊乱。中医认为,正常的情志活动依赖于气机的调畅,而肝脏能疏通气机,因此能调节情志。由于人体两侧的胁肋主要有肝经分布,刮拭这个区域能疏肝解郁,其中,重点是乳头直线和第六肋间交点的期门穴。刮拭时,动作要慢,寻找并刮拭疼痛或结节的部位。

7、刮头部,提神醒脑

头部是全身阳经汇聚的地方。清晨起床后,用刮痧梳刮拭头部,能振奋阳气使人神清气爽。方法是以头顶的百会穴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刮拭,至头皮有热感。如果有疼痛点,可在此点上反复刮拭5至10次。

附:刮痧后注意事项

核心提示:治疗刮痧时,皮肤局部汗孔开泄,出现不同形色的痧,病邪、病气随之外排,同时人体正气也有少量消耗。为有利于扶正祛邪,增强治疗效果,治疗刮痧时应选择环境,根据病证选择适当的手法,注意掌握刮拭的时间,防止发生晕刮。危重病人应采用综合治疗。而刮痧并非人人皆宜,并且刮痧未必真能美容,要了解一些刮痧上常见的误区。

  一、治疗刮痧时应避风和注意保暖

  治疗刮痧时应避风,注意保暖。室温较低时应尽量减少暴露部位,夏季高温时不可在电扇处或有对流风处刮痧。因刮痧时皮肤汗孔开泄,如遇风寒之邪,邪气可通过开泄的毛孔直接人里,不但影响刮沁的疗效,还会因感受风寒引发新的疾病。

  二、治疗刮痧后饮热水一杯

  治疗刮痧使汁孔汗泄,邪气外排,要消耗部分体内的津液,刮痧后饮热水一杯,个但可以补充消耗部分,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

  三、刮痧后洗浴的时间

  治疗刮痧后,为避免风寒之邪侵袭,须侍皮肤毛孔闭合恢复原状后,方可洗浴,一般约3小时左右。但在洗浴过程中,水渍未干时,可以刮痧。因洗浴时毛孔微微开泄,此时刮痧用时少,效果显著,但应注意保暖。

  四、不同种类的皮肤病刮拭方法

  皮肤病患行,皮损处干燥、无炎症、渗液、溃烂者(如神经性皮炎、白癜疯、牛皮癣等病症),可直接在皮损处刮拭,皮肤及皮下无痛性的良性结节部位亦可直接刮拭。如皮损处有化脓性炎症、渗液溃烂的,以及急性炎症红、肿、热、痛者(如湿疹、疱疹、疔、疖、痈、疮等病症),不可在皮损处或炎症局部直接刮拭,可在皮损处周围刮拭。

  五、糖尿病及下肢静脉曲张者刮拭方法

  糖尿病患者皮肤抵抗力减低:血管脆性增加,不宜用泻刮法。下肢静脉曲张局部及下肢浮肿者,宜用补刮法或平刮法从肢体末端向近端刮拭以促进血液循环。

  六、晕刮的防治

  晕刮,即在治疗刮痧过程中出现的晕厥现象。经络全息刮痧法虽然安全、无副作用,但个别患者有时因其本身在某个时刻不具备接受治疗刮痧的条件,或治疗刮痧时操作者的刮拭手法不当、刮拭时间过长,则会出现晕刮现象。

  1、晕刮的原因

  ①、患者对治疗刮痧缺乏了解,精神过度紧张或对疼痛特别敏感者。

  ②、空腹、熬夜及过度疲劳者。

  ③、刮拭手法不当,如体质虚弱、出汗、吐泻过多或失血过多等虚证,采用了泻刮手法。

  ①、刮拭部位过多,时间过长,超过25分钟者。

  2、晕刮的症状

  发生晕刮时,轻者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出冷汗、心慌、四肢发凉,重者血压下降,神志昏迷。

  3、晕刮的治疗

  应立即停止原来的治疗刮痧。抚慰患者勿紧张,帮助其平卧,注意保暖,饮温开水或糖水。马上拿起刮板用角部点按人中穴,力量宜轻,避免重力点按后局部水肿。对百会穴和涌泉穴施以泻刮法,患者病情好转后,继续刮内关、足三里。采取以上措施后,晕刮可立即缓解。

  4、晕刮的预防

  ①、对初次接受刮痧治疗者,应作好说明解释工作,消除顾虑。

  ②、选择舒适的体位以便配合治疗。

  ③、空腹、过度疲劳、熬夜后不宜用治疗刮痧法。

  ④、根据患者体质选用适当的刮拭手法。对体质虚弱、出汗、吐泻过多、失血过多等虚证,宜用补刮手法。

  ⑤、治疗刮痧部位宜少而精,掌握好刮痧时间,不超过25分钟。当夏季室温过高时,患者出汗过多,加之刮痧时汗孔开泄,体力消耗,易出现疲劳,因此更应严格控制刮拭时间。

  ⑥、在治疗刮倾过程中,要善于察颜观色,经常询问病人的感觉,及时发现晕刮的先兆。

  做到以上几条,完全可以防止晕刮的发生。

  七、不可片面追求出痧

  刮痧治疗时,不可过份追求痧的出现。因为出痧多少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患者体质、病情、寒热虚实状态、平时服用药物多少及室内的温度都是影响出痧的因素。一般情况下,血瘀之证出痧多;虚证出痧少;实证、热证比虚证、寒证容易出痧;服药多者特别是服用激素类药物后,不易出痧;肥胖之人与肌肉丰满发达者不易出痧;阴经和阳经比较,阴经不易出痧;室温较低时不易出痧。出痧多少与治疗效果不完全成正比。如实证、热证出痧多少与疗效关系密切,而对不易出痧的病证和部位只要刮拭方法和部位正确,就有治疗效果。

  八、危重病人采用综合疗法

  危重病人,用经络全息刮痧法紧急救治后,医院由医务人员采取其他疗法综合治疗。各种急性传染性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病急性期、各种急腹症、危重症或诊断不明确的疑难病症,须在专业医务人员指导下,应用本法治疗。

  九、刮痧并非人人皆宜,并且刮痧未必真能美容

  刮痧是指用特定器具(如玉石、牛角等)沾上水或润滑剂,在经脉上轻刮,从而使局部充血的疗法,主要起诊断和治疗作用。刮痧的适应症较广泛,比如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惊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其中,对于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效果较好,比如腹泻、感冒等。

  现在,许多美容院推出刮痧美容、去斑、减肥、除粉刺等项目,白博士指出,刮痧在这些方面可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传统中医刮痧对此并无太多研究。

  十、6种人不宜刮痧

  虽然刮痧的刺激强度不是很大,适应症也较广泛,但对操作者的要求很高,而且以下几种情况不适宜刮痧:

  1、患有皮肤溃疡等皮肤病:因为刮痧要刮皮肤表层,若有溃疡,容易破裂感染,加重病情。   2、患有血友病或白血病:由于刮痧会使局部充血,血小板少者应慎刮。   3、需要刮痧的部位有外伤:比如手臂挫伤、背部破皮或腿部骨折等。   4、孕妇:特别是腹部、腰骶部等部位不能刮痧,否则容易引起流产。   5、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肝硬化腹水或全身重度浮肿等患者:这些人刮痧易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6、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此类人群最好不刮痧,若要刮痧也应谨慎,刮拭方向应从下向上,手法尽量放轻。

  十一、刮痧部位

  1、刮痧部位主要为皮肤的丰厚处,比如背部、大腿、腹部、臂部等。个体的胖瘦程度或多或少会影响刮痧的效果,瘦的人容易起痧,脂肪厚的人起痧效果相对较差,但太瘦的人不宜刮痧。

  2、一般来说,为避免影响美观,面部不宜进行刮痧。针对心脏或睡眠问题,一般可刮臂部;针对脾胃问题,一般可刮腿部和背部。

  十二、刮痧注意事项

  1、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刮痧时,应避免风直吹刮拭部位。   2、出痧后30分钟内忌洗凉水澡。   3、刮痧后尽量不要喝酒或吃辛辣食物,忌食生冷瓜果和油腻食品。   4、刮痧部位未退痧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试出痧。   5、出痧后可饮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并休息半小时。   6、刮痧后不宜发怒,应保持情绪平静。   7、如刮痧后出现不适,医院诊治。

  十三、以下是刮痧的2个认识上常见的误区

  刮痧误区1:越痛越好、起痧颜色越深越好

  许多认为,刮痧时感觉越痛、起痧颜色越深,则说明效果越好。事实上,根据不同的疾病,刮痧的力量、器具都有差别,所以疼痛程度和起痧颜色的深浅有所不同,这不能作为衡量刮痧效果的标准。

  一般来说,感冒、发烧患者在刮痧时反应得比较强烈一些。刮痧时正常的反应是稍微有点疼痛,刮痧部位充血起痧,通常1~2天即可消退。

  刮痧误区2:刮痧工具并非随手可得

  民间常运用汤勺或带有弧度的梳子来刮痧,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刮痧工具并不是随手可得的。从中医来说,刮痧工具主要分两大类:牛角类和玉石类。

  刮痧板的形状很多,而且不同的刮痧板厚度、韧度、锐利度都有所不同。刮痧板的圆曲度大不容易起痧,圆曲度小相对容易起痧。牛角类的刮痧板偏于“泻”,玉石类的则偏于“补”。刮痧时可以抹润滑剂或沾点水,主要作用是防止刮痧时划破或划伤皮肤。

  十四、专家提示:医院

  刮痧属于一种民间疗法,是传统中医的一部分,国家尚未针对刮痧制定相关规范或标准,因此,医院,由专业人事操作。因为非正规医疗机构往往在刮痧板的消毒上达不到要求。而刮痧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皮肤损伤,如果刮痧板的消毒不过关,肯定会导致交叉感染。另外,每个人的皮肤上都会寄生一些细菌,刮痧板如果不经消毒,就会无形中变成传播细菌的途径,殃及刮痧者。

如何把这篇好文章分享给您的朋友?

点击右上角→点击“分享到朋友圈”

如何每天都能收到如此精彩的文章?

①点击右上角→点击“查看官方账号”→点击“

转载请注明:http://www.mbsfw.com/tjyy/131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