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肩部挫伤 > 推荐医院 > 关节镜微骨折技术修复软骨损伤
关节镜微骨折技术修复软骨损伤
关节的表面都有一层软骨,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白色的“脆骨”,有这层软骨,关节表面光滑,关节活动时保持很好的润滑度,关节活动灵活,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运动损伤,这层软骨逐渐磨损、脱落(软骨损伤),露出下面的骨头,关节面凹凸不平,关节屈伸活动时就会疼痛。
关节软骨是一种没有血管和神经的组织,因此软骨之间互相运动摩擦不会疼痛,一旦受损将很难进行自主修复。没有软骨覆盖的的软骨下骨有敏锐的感觉神经,在我们运动时刺激软骨下骨会引起疼痛。
关节软骨缺损是骨科膝关节损伤的常见疾病(例如剥脱性软骨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软骨缺损等),随着核磁共振技术和关节镜应用的推广,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的诊断率明显提高。
关节镜下微骨折手术,是一种新型膝关节微创手术,利用人体骨髓内多功能间叶干细胞在人体的修复机制刺激下生成替代组织,其结构中包括纤维组织和纤维软骨等,能够很好地替代关节软骨发挥作用。
关节镜进入关节腔。用刨刀或刮匙充分清理关节内软骨的缺损区以及非健康的软骨,使关节内软骨的缺损区形成以四周正常的软骨。以刮匙仔细清除关节内缺损区基底的钙化软骨层。在关节内缺损软骨的下方骨头上用不同角度的微骨折锥垂直凿出小孔使骨腔内的小部分骨髓以及血液自然渗出。在关节内缺损的部位形成血块,血块中含有丰富干细胞,可以用于形成新的关节软骨。
微骨折后
形成的纤维软骨
术后康复锻炼
第一阶段(术后2周内):
(1)手术当天,抬高患肢,局部冷疗,利于消肿和减轻疼痛。
(2)术后1天开始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每次持续5秒,如此反复,以防止肌肉萎缩,增强肌力。
(3)加强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4)手术当天或第二天周左右可以拄拐下地行走。
第二阶段(2~4周):
(1)2周拆线,2~3周开始屈膝练习。
(2)患肢无痛状态下,保持肌肉休息时的长度,刺激屈伸反射,增加本体感,为主动运动做准备。
(3)结合渐进抗阻训练进行伸膝锻炼。在屈膝少于30度的范围内对抗重力做伸膝锻炼。在膝下垫1个软枕,保持屈膝30度,而后使其抬离床面直至患膝伸直,如此循环反复。锻炼强度为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并根据患膝的功能状态按股四头肌等张收缩,治疗在训练中遵循个体化、量力、安全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4)借助掖杖或助行器以支撑体重,增加稳定性,满足患肢部分负重的要求。
第三阶段(4~6周):
(1)增加关节活动范围,防止关节粘连,持续关节被动活动,要求能在4周时被动屈膝角度达到或接近90度,督促患者做膝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每日1次,每次10min。
(2)增强肌力,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在股四头肌训练椅和网架上训练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肌力,逐渐增加阻力。
(3)行走和上下楼梯训练:逐渐增加行走的时间和距离,在行走的过程中调整步态和姿势,并完成将重心由健侧下肢向患侧下肢的过渡,在上下楼梯时应加以保持,注意安全,量力而行。
(4)6周屈膝达度以上。
第四阶段(6周以后-术后半年):
术后6-8周若行走速度达到正常,可逐渐去除拐杖
继续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
半年后经医生检查恢复良好可恢复体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