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肩部挫伤 > 预防治疗 > 针刀治疗软组织损伤头夹肌劳损

针刀治疗软组织损伤头夹肌劳损



头夹肌劳损

经常挑担子者易患头夹肌劳损。挑担子时,头夹肌处于紧张状态,肌肉附着处易受损。头夹肌第7颈椎的附着点处损伤后,因机化、增生形成瘢痕,造成第7颈椎处的圆形隆起,俗称扁担疙瘩。常规疗法疗效佳欠,针刀疗效较好。

头夹肌起自上部胸椎和第7颈椎的棘突及项韧带,止于枕骨上项线。单侧收缩,使头转向同侧,双侧收缩,使头后仰(见图2-3-11)。

头夹肌的上面有斜方肌、背阔肌,下面有骶棘肌,它是使头部后仰的主要肌肉之一。头颈部的活动以第1胸椎为支点,第1胸椎本身活动幅度则较小。头颈部在频繁大幅度的活动时,第7颈椎棘突成为应力的中心。因此,头夹肌第7颈椎的附着处极易受损。

头夹肌的附着处损伤后,头颈部其它肌肉活动可影响头夹肌的修复。即使是肌腱处在制动状态,但肌腹会在其它肌肉的活动下不停地活动。因此,头夹肌损伤后,其修复和损伤同时进行,因而,损伤点的瘢痕组织越来越厚。

患侧枕骨缘的上项线或第7颈椎棘突处疼痛,转头或仰头受限,颈项部有僵硬感。热敷可使颈项松弛,但附着处疼痛始终存在。气候变化时,不适感加重。

1、有外伤史或劳损史。

2、头项部僵硬、疼痛,第七颈椎棘突处疼痛明显。

3、在第7颈椎棘突处,或枕骨上项线单侧或双侧有压痛。

4、用手掌压住颈后部,将颈部下压使其低头,再令患者努力抬头伸颈,可使疼痛加剧。

依据针刀医学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理论,头夹肌在下位颈椎和枕骨上项线损伤后,引起粘连、瘢痕和挛缩,造成枕项部的动态平衡失调,而产生上述临床表现。慢性期急性发作时,水肿渗出刺激神经末梢使上述临床表现加剧。依据上述理论,用针刀将头夹肌起止点的粘连松解,瘢痕刮除,使枕项部的动态平衡得到恢复,此病就得到了根治。

一、针刀治疗

患者端坐位或俯卧位,颈前屈。如疼痛、压痛在第7颈椎棘突部,则在疼痛或压痛点处进针刀,刀口线和颈椎纵轴平行,使针体和背平面成90°~80°角刺入,达第七颈椎棘突两侧,先在棘突尖部的两侧缘沿头夹肌走行方向纵行剥离,然后,再在棘突两侧铲剥数下,即可出针。如疼痛、压痛点在枕骨上项线,在患侧疼痛点或压痛点处进针刀,针体角度与骨面成90°角刺入,达骨面后,先纵行剥离,后横行剥离,出针。

二、手法治疗

用手掌压住患侧颈后部,将颈部转向对侧,用力下压数次,即可。

三、药物治疗

四、康复治疗

五、护理

按软组织损伤常规护理。

1、在第七颈椎棘突处不可刺入太深,不得超过棘突根部,以免损伤神经或脊髓。

2、在枕骨上项线进针时,针体应与枕骨面垂直,注意避开神经和血管,出针后要按压针孔片刻,防止皮下出血。

医院----82891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中华中医药学会年年会详情!









































儿童白癜风发病症状
北京白癜风大概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mbsfw.com/yfzl/201611/1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