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肩部挫伤 > 预防治疗 > 脊柱穴胸痛穴腹痛穴消炎灵穴治疮灵

脊柱穴胸痛穴腹痛穴消炎灵穴治疮灵



脊柱穴1(阳穴)

于枕骨粗隆处的上方三寸之处,上三分之一为枕颈穴,中三分之一为胸椎穴,下三分之一为腰骶穴。

活血化瘀,调节神经,消炎镇痛。

枕颈穴:主治一切颈椎部、枕骨、后头部病变,及颈肩综合症。

胸椎穴:主治一切胸椎、脊背病变。

腰骶穴:主治一切腰椎、骶椎、尾骨部病变,例如腰椎间盘脱出、臀部疼痛、股骨头病变等。

针尖贴著骨膜向下平刺,然后用“提针止痛法”以增强针感,加强疗效。严重者可使针尖向健侧(不痛的一侧)偏斜三十至四十度,并于进针后行补法,再留针四十分钟左右。

若整个脊柱都有病变,如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则用二至三寸针自上向下透刺。

本穴是治疗运动系统各种病变的首选穴与特效穴,多数病变皆可在进针后五秒钟左右立即见效。

在治疗胸腹部疾病时,需配合胸部灵穴和腹部灵穴,疗效更佳。

在治疗运动系统的各种疾病时,可以将此穴作为主穴,然后配以其它穴位,以增强疗效。

针刺后,令患者活动患处以增璿乙疗效。

 

脊柱穴2(阴穴)

前额正中,大约眉心上方一寸处。,若在前额划一个“十”字,则中间的十字交叉中点即本穴。其上三分之一为腰骶穴,中间三分之一为胸椎穴,下三分之一为枕颈穴。

活血化瘀,调节神经,消炎止痛。

枕颈穴、胸椎穴,腰骶穴的主治病痛如“脊柱穴1”。

针尖贴著骨膜向下平刺,情况较严重者可使针尖向健侧偏斜三十至四十度,以增强针感。若整个脊柱都有病变,如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则用二至三寸针自上向下透刺。

所不同的是:颈部疾病宜采上下提插,然后在穴位的对应处“捻针”行泻法。而胸椎、背脊及胸腹部疾病则先剌至底部,再提至穴位对应处,拇指向后捻转行泻法。至于腰骶部及小腹、膀胱、前列腺疾病,或妇科疾病,都于进针后向上提挑,以针尖划向额部骨膜处进行。同脊柱穴1,所不同的是针刺后,宜令病人活动患处或医者以手法按摩强化效果。

脊柱是人体的主轴,连接、支撑著上下、内外的所有细胞、器官和神经系统,又是督脉通行之道。脊柱内为脊髓,与中枢神经、脑髓相连。中枢神经的思维信息要经由脊神经,才能传递到所有器官、系统,并发挥作用。因此必须脊柱气血充盈,无错位,人体才能保持健康。凡是与脊柱有关的病痛,针刺本穴的效果相当好。

胸痛穴

位于前臂背侧的尺、桡骨之间,约在腕关节、肘关节联机的下三分之一处。

交叉取穴,或按症取穴。

消炎止痛,调节神经、内脏与内分泌功能。

胸部软组织损伤,肋间神经痛,胸膜炎,心绞痛、心律不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肾病综合症,膈肌痉挛,带状疱疹等。对于急性腰扭伤偏于胸椎者特效。

主要以治疗胸部各种疾患为主,对于胸部急症、痛症效果尤佳。依据多年经验,左侧穴位可治疗肝胆疾患,而右侧则治疗心脏供血疾患。临床上多与脊柱穴搭配使用。

腹痛穴

位于腿部膝下的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病变部位固定者交叉取穴,不固定者则“男左女右”取穴。严重者“双侧同时取穴”。

止痛消炎,舒肝利胆,调节内脏功能。还能调节血压、血糖、血脂,健脾和胃,扶正培元,抗衰老,增强免疫功能。

急性胃炎、肠炎、阑尾炎、胰腺炎、胆囊炎与急性肠梗阻,各种胃痉挛与冠状动脉疾病(冠心病、心绞痛,或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以及肋间神经、肝脏疾病(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糖尿病,白血球减少症,高、低血压,高脂血症,过敏或气喘,急性荨麻疹,前列腺炎,以及作为养生保健之用等。

主治腹部疾病,临床上常和脊柱穴搭配使用。

消炎灵穴(包括背穴与指穴两种)

1.背穴:为经外奇穴

疔毒恶疮及全身一切急性炎症。

背部阿是穴。病人端坐,患者以中指(男左女右)经过对肩、伸向后背,延脊柱尽力向下伸,则中指尖所到之处,凡是在二公分内的压痛处,或有小红点、黑色毛孔、丘疹、凹陷等变形汗毛孔均属之。

用三棱针直刺一分,使之出血,不留针。或用毫针刺三至七分,平补平泻,每日针一次,不提插,不留针。

此穴位于第三至第五胸椎间的脊柱之上,属督脉。督脉为人体诸阳之会,与脏腑有密切联系,可条达一身之阳气。因此凡是早期的急性疮毒,用本穴治疗可以很快使症疮消散而痊愈。晚期则效果较差,临床上可与指穴配合施术。

 

2.指穴

本穴在大拇指背第一节的中在线,可以均分为三点,即共有三穴。

消炎止痛,去腐生肌,主治全身一切炎症。

一切疮疡、恶瘤、刀伤、烫伤,或手术后伤口溃疡出水,久不收口。

以三棱针点刺出黑血。

治疮灵穴

本穴为经外奇穴,位于肩部背侧,直对上臂伸侧正中线,约在肩峰下二寸处

全身各处的疔疮、疖肿、痈肿、臁疮等,包括偏口疮、对口疮、斩头瘟、跨马疽、发背、腰疽、疔毒等症,凡在未化脓前治疗均可痊愈,已化脓者无效。

采坐位,两臂下垂,肘关节屈肘九十度,掌心向上。则在肩峰下方大约一节中指的长度(即同身寸),大约是在三角肌后缘(相当于臑会穴)。施针前可以手指按压局部,于感到比较酸麻处下针(稍上或稍下都无妨,但一定要有酸麻感),深度为零点五至一寸,一般人以零点七寸为宜。若希望加强疗效,可于本穴上方约一寸处(以中指中节外侧测量,即同身寸)再刺一针,深度同上。









































海口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海口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bsfw.com/yfzl/201702/5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