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肩部挫伤 > 预防治疗 > 论语与修养只有走正道才有光明的前途
论语与修养只有走正道才有光明的前途
人在从屋子里走出去,就必须经过屋门,才能出去,这是很自然的道理。孔子说:“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由,经过;户:门;斯道,这条道路,指孔子所提倡的仁道。这句话的意思是谁能够出屋子不经过屋门,为什么没有人遵从我提倡的这条仁道呢?一个人在社会上想要安身立命,做人做事也要有所遵循,要遵循的就是做人做事的“道”。做人要遵循大道,走正门正道,就像人从屋门里走出去一样,自然简单。人出屋子,如果不从屋门中走出去,只能有2种情景。一种情景是从窗子跳出去,不走正门,那是盗贼才有的行为,走的是歪门邪道。孔子提倡“行不由径”,就是走路不走小路捷径,而是要走正道大路。孔子的学生子游到武城做主管,孔子问他发现人才的没有?他说,他发现他的同学澹台灭明是一个人才,他的一处重要的表现就是走路光明正大,从不走小路捷径,说明这个人行事风格正直,不走邪道。另一种情景,既不从门出去,也不从其他的地方出去,就是窝在屋子里出不去,无路可走,实际上就是没有前途的。人生的道路一般有2种,就是正道和旁门左道。“谁能出不由户”孔子的一种比喻,从正门走出去才能算是走正道,不走正门就只能走旁门左道。世人都喜欢走捷径,觉得走捷径可以很快到达目的地,是聪明的表现,只有傻子才不懂得走捷径,自己可不愿意当这样的傻子被人嘲笑。捷径的一个特点就是快,现在大部分人的毛病就是急功近利,把走捷径当作最快的成功之道,也许获得了丰厚的利益,取得了短暂的成功,但是,最终归要自食其果。万通集团主席、万通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仑发现,有很多民营企业家经营企业多年,最终不是医院,就是因为触犯法律进了法院。他认识到,要想不出现这样的结果,就要把握住哪些事情不能做,在任何法律模糊的地带都要守住基本的底线,遵纪守法。企业如何能够活得更长久,从而避免走上“周期律魔咒”呢?冯仑说,首先一点就是初心要正。起点的信仰很重要,价值观对了,虽然不能保证你一定赚钱发财,但能保证你的安全,就绝对能活下来,最后的结局才是对的。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可能会少挣很多当下的钱,但可以躲过很多风险。万通曾经有一个合作的项目要与人谈,由于与合作者的价值观完全对立,存在一定的风险,于是决定不做。后来对方被绳之以法,让万通避开了很大的麻烦。这件事给了他很大的启发,让他认识到,遇到再复杂的事情都要警觉,要坚持做好人的价值观,才能避开暗流和漩涡,秉持正确的价值观不一定能挣钱,但能保持善终。走捷径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的人把捷径当成了正道,从而投机取巧。有的人不管做什么事都爱走捷径,有时候把不正确的做法也当成了捷径,把歪门邪道当成了捷径,把不走正道当成了捷径,这样就很危险了。那些奸诈邪恶之人所做所为是违背社会规则的,正道当然就走不通,就千方百计寻找实现目标的捷径。这些人靠阴谋诡计行事,靠不择手段行事,一旦这样的人耍手段成功,将会给社会带来极坏的影响。坏人的快速成功,对那些老实本分做事而迟迟不能成功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严重的打击,会挫伤这类积极作为人的积极性,甚至会误导人们向走捷径的人看齐。社会上,走如果都是走捷径的人,这个社会就不是一个正常的社会,社会的正常运转就要被打破,难以长久运行下去。人们为什么不把“道”落实到行为上去呢?道是人们的行为规范,只要是规范,对于一般人来说就觉得是一种约束,行为好像受到了限制,让人觉得不舒服,对于对此投机取巧的人来说更是一种束缚,人们就会有打破规则的冲动。特别是在世风日下的社会,歪风邪气盛行,人们不愿意走正道,正道就没有了市场。因此,“道”难就难在施行,而长期坚持按照“道”的要求去做,就更难。其实“道”并不高远,“道”是人人皆能知能行并易知易行的道理,“道”就在生活中,就在日用间,它并没有脱离人们平实的生活,《中庸》就说最愚笨的夫妇也知道这个道理。只要人们愿意按照道去做,就能做到。如果“道”远离了社会,高不可攀,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和引领人向善的作用,那就不是“道”了。很多人不按大道去做,不是大道要远离人群,而是人们偏离了大道。孔子用“谁能出不由户”作比喻,就是要告诉人们,要以“道”为行为规范,要依“道”而行,才有光明的前景。#论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删)我读《论语》之《雍也篇》: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孔子说:“谁能够走出屋子而不经过房门呢?为什么没有人走这条必经的仁义之路呢?”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