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肩部挫伤 > 饮食调养 > 激发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激发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这清楚地告诉我们,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人的因素”。如何发挥人的管理效能,是全面实现单位工作目标的直接因素。单位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关键是搞好对职工的管理。职工中蕴藏着极大的工作热情,只有单位管理者善于调动它,才能成为推动单位教育教学发展的巨大力量。目前,教育系统部分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对工作比较解怠,表现消极,不主动、不认真、不用心。究其原因,国家的大环境,教育机制和体制,用人机制和体制等诸多方面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如物质奖励全面停发,职称评审指标太少、绩效工资几乎平均发放,人员流动基本不能,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等等。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有效调动和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成为了教学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表率先行法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们知道,要想广泛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必须首先配备好一个知识互补、能力互补、个性互补、年龄互补的、精干的领导班子;其次要教育职工做好学生的表率,领导做好职工的表率。单位管理者应当是为全体职工服务的好公仆。对待职工应以诚相见,对待自己要严格要求,以身作则。在工作上能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这样的“师者之师”的校长,在职工面前才有威信,职工才会心悦诚服,单位才能产生积极的心理环境,从而形成团结、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管人的实质在于调动人积极性,古人云:己不欲,勿施于人。单位管理者在单位群体活动中,时时、处处、事事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是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前提保证。因为在单位管理中,单位领导在思想上,守时守规,高风亮节是职工的镜子。在工作中积极主动,成绩卓著是职工的榜样。生活上严谨朴实,自主自律是职工的典范。人际关系上和蔼可亲,笃信于人是职工嘲6/的朋友。业务上重才用才,善于创设宽松环境,善于团结各方面的力量是职工的核心。孔子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单位领导班子是整个单位运行的火车头,单位能否正常健康的发展,领导班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要求单位领导班子首先要做到身先士卒。
二、制度约束法俗话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单位管理同样需要规章制度。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单位借以拘束、激励师生,规范其日常行为,使得单位能够正常运转,保持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一套基础制度。它是规范和保护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法律”保证。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的丁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让全体干部职工都参与进来,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在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制度。实际上,制度制定的过程,也是职工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过程,对进一步提高广大职工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会起到良好的作用。有了好的制度,而不去严格执行,落实不到位,制度就会形同虚设,就会成为一纸空文,它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每一位管理者都要铁面无私,敢于坚持原则,坚持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任人唯亲,不搞小圈子。职工的工作只有通过健全的规章制度的落实才能得到公正的评价。公正的评价通常令人心情舒畅,焕发工作热情。教育评价不是为了证明结果,而是为了改进过程。职工得不到公正评价时,体现不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按劳分配”以及“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原则,这样就使职工产生一种不公平感,使多劳的职工就会受到挫伤,产生不稳定的情绪状态,使人工作不安、消极而助长了一批懒汉的滋生,致使工作带来被动、相互推诿的现象。
三、有效激励法心理学把积极性看成是人在心理能动状态下的一种行为的动力表现。它包括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研究圈多种心理成分处于兴奋活跃状态,使人的智力、体力、能力发挥出最大的活力,成为人的行为的推动力。
(一)目标激励心理学研究表明,目标是人的需要转化为行动动机的重要条件,一个正确而合理的目标会对人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60年代提出了期望理论,如果一个人对目标的期望值越高,目标的效价越高,那么该目标会产生较大的激发力量,工作积极性也就越高。
1.目标制定要合理。目标的制定必须符合单位的实际,过高的目标会让人觉得高不可攀,丧失信心和希望,使目标丧失动力作用。
2.参政议政。制定单位的集体目标,并不是管理者独享的权利;制定职工的个人目标,更不能由管理者越俎代庖。这样做,既可以使目标更加合理、有效,又容易被广大职工接受,产生“认同感”,还能使全体职工把单位目标的实施与自己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更加有效地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
3.目标要协调一致。要使职工对目标达成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一要充分阐述达成目标的意义,讲清目标实现的个人意义、社会意义;二要把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紧密联系起来,使职工能从单位的集体目标达成中看到他自己的利益,个人目标能通过集体目标的实现而实现。
(二)奖惩激励奖惩激励是一种基于制度层面,不同于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强化激励手段或方式,是调动人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奖惩激励能使之实现既定目标,不断提高效率。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驱使个人成长和创造的动机是由从生理需求到尊重需求逐层等由低到高的多层次需求组成的,人的一生都在围绕着这些需求而展开努力和行动。所以,对个人的奖励作用,不单单是一种物质利益的给予,而更重要的是对于其自身价值和努力的承认。常见的奖励措施包括物质奖励、加薪、升职、鼓励、表扬等。
(三)竞争激励作为职工来说,为了在单位工作中获取较高的物质回报、价值回报,职工个体之间存在着现实的竞争,而竞争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正是由于单位中存在职工间的竞争,竞争能带来职工潜能的发挥,因此,每一位单位管理者都有必要构建恰当的竞争激励机制,来诱导、促进和调节职工间的有序竞争,使得职工能够按照单位既定的激励目标发展,从而实现单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单位领导是职工的职工,理所当然应是职工的榜样。作为单位领导必须时时处处严于律己,身先士卒,以高尚无私的人格魅力去激发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有令则不从。”其次,要树立职工身边的职工榜样。同事之间,朝夕相处,彼此熟悉,通过树立职工身边先进模范人物为榜样进行激励,职工就会感觉到“真实、亲近、可行”。长期坚持下来就会彻底改变“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最终形成风清气正、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风气。
(五)创新激励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最高层次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即一个人工作有所创新,事业上有所作为,理想和抱负得以实现的需要。要运用创新激励职工工作积极性,首先要给予职工在工作上有相对较大的自由度,让职工在具体目标的实施中,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展示各自的优势和才能。其次,要充分理解和尊重职工,相信每一位职工都有干好工作的欲望,为职工提供发展锻炼的机遇,鼓励广大职工抓住各种有利契机,大胆尝试,勇于实践,充分挖掘发挥他们的内在潜能与创造性。使广大职工在成功的喜悦中增进工作的积极性。第三,要允许职工在工作中有失误,甚至是犯错误。作为管理者,只有胸襟宽广,才可以让职工放开手脚而不畏首畏尾,才可以让职工敢于尝试,敢于正视失误和失败,并从中收获经验和成功。综上所述,单位工作的关键是管理,管理的关键是管人,管人的关键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在单位管理工作中,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作为单位管理者,要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加强自身干部队伍建设和规章制度建设,潜心对职工积极I生心理进行分析,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和保持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全面提高的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