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肩部挫伤 > 饮食调养 > 麦肯锡中国车企的盈利状况有望在3至5年内

麦肯锡中国车企的盈利状况有望在3至5年内



本报记者尹丽梅童海华北京报道

“实现汽车软件自立自强不是YesorNo的问题,是必须要达到的一个目标。如果我们在软件方面没有真正做到成为世界级企业的话,我们中国汽车产业在很多方面还是在重复以前的竞争状态。”

近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举行期间,麦肯锡举行了媒体交流会,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管鸣宇、彭波、方寅亮接受了《中国经营报》等媒体记者的专访,分享了麦肯锡作为全球管理咨询公司对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深度观察、思考和建议。

随着智能电动汽车的不断迅猛发展,中国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度及广度均远超预期的变革,堪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麦肯锡预计,在—年,中国有望保持占据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半壁江山”这一成绩,这将给所有在中国的汽车企业一个非常难得的契机去参与整个行业的变革,去塑造这个行业未来可能的模样。

然而,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以若干本土领军电动汽车企业为代表,中国汽车行业在电动化与智能化领域取得令人称道的成就,但还远未到可以“庆功”的时刻。

“我们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在自身经营质量、技术创新、产业链成熟度、品牌建设以及出海这五个维度上仍存显著短板,需要全行业充分警惕,奋起直追。未来中国汽车产业链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在自身经营的高质量发展、创新的高质量发展、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品牌的高质量发展以及出海的高质量发展这五个核心课题上进行深度思考和作出改变。”管鸣宇在媒体交流会上对记者表示,目前在中国市场有超过个汽车品牌,真正具规模的大约有40个品牌,然而根据麦肯锡消费者调研数据,当一个消费者想要买车的时候,他真正会想到并到店去看的品牌只有3个。基于此,其认为,各大企业都面临如何完成品牌重塑,讲好自己故事的考验。

中国车企利润不及全球汽车产业利润总额5%

《中国经营报》:具体来看,中国汽车产业应如何进行高质量发展,如何开展汽车产业现代化?

管鸣宇:首先,要开启自身经营的高质量发展征程。中国车市规模和利润均占全球汽车产业三成左右,然而,中国本土汽车企业在全球汽车市场这个“蛋糕”中分得的利润却不到5%,这是值得深度思考的问题。

羸弱的盈利能力,不仅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更会阻碍车企打造长期、可持续竞争力。毕竟只有赚钱的企业才能在智能电动汽车赛道上进行长期投入。所以,汽车业务长期“失血”的局面必须尽快得到扭转,车企可以探索诸如成本导向设计、价值导向设计、高效率研发、核心技术栈控制点的识别及能力培养等多重手段,加速盈利能力建设,实现自身经营的高质量发展。

其次,要推动创新的高质量发展。过去几年,中国车企研发投入增长非常迅速,但整体规模仍然偏小,仅占全球汽车研发总投入的10%左右,远远落后于其余汽车强国的投入水平。

而且,在绝对投入规模仍有限的情况下,国内诸多车企却已推出“不切实际”的宏伟目标:诸如全栈开发、高阶电子电气架构、原生电动汽车平台,高等级自动驾驶等,几乎每家车企的发布会都会强调自己已经掌握了这些“黑科技”。但在这些“浮华”背后却是,消费者迫切需要的一些基础功能,如AEB(自动紧急制动)、电动汽车冬季续航问题等尚未完善。如此落差,不可能不令旁观的消费者心生疑窦。这也提醒全行业,抓住关键用户体验,加速修炼“内功”,方是实现中国汽车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的不二法门。

软件能力的强弱将是今后决定车企技术水平高低的关键,是未来竞争主战场。车企要通过构建创新的产品定义能力,落实软件合作生态圈、培育敏捷开发能力、实现软硬解耦等手段,加速培育及提高软件能力。

此外,要推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我们看到,本土汽车供应链的整体水平仍然落后于汽车强国。目前,只有10家中国企业跻身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mbsfw.com/ystl/143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