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肩部挫伤 > 饮食调养 > 大腿后侧腘窝处疼痛的分析及处理策略
大腿后侧腘窝处疼痛的分析及处理策略
前久自己家人在工作中不慎拉伤大腿后群肌肉,出现腘窝处疼痛,对此没有进行诊治,就想贴贴膏药能好,根本不去重视这样的常见病,为此有个分析的念头。
首先还是从解剖说起,在大腿后侧膝关节后面的菱形凹陷就是所谓的“腘窝”。在腘窝处的疼痛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有可能是韧带的拉伤,滑囊炎,囊肿或是骨骼退化等等,当然还有就是最被容易忽略的膝关节附近的肌肉因素,在此主要分析一下肌肉问题。遇到这样的问题,首先不是去想哪些方法可以处理,而是需要确定引起腘窝疼痛的相关肌肉,需要精确的诊治,方可做出相应的治疗决策。
腘窝的疼痛,常是由腘绳肌(半腱肌、半膜肌及股二头肌)、小腿三头肌(腓肠肌及比目鱼肌)、腘肌损伤所引起。
一、腘绳肌群是由半腱肌、半膜肌及股二头肌长短、头构成,它位于大腿后侧浅层,呈梭状,主要起伸髋屈膝的作用。
1.浅层的半腱肌和深层宽大的半膜肌构成内侧腘绳肌。功能:屈曲、内旋膝关节,伸展髋关节。
半腱肌:在大腿后面内侧(肌腱占肌长的下半),起点:坐骨结节,止点:胫骨上端内侧。
半膜肌:在半腱肌深层面(肌膜占肌长的上半),起点:坐骨结节,止点:胫骨内侧髁的后面。2.股二头肌在大腿后面外侧,有长、短两个头,为外侧腘绳肌。功能:伸展髋关节,辅助屈曲、外旋膝关节。起点:长头在浅层,起自坐骨结节;短头在深层,不可触及,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的下半部。止点:腓骨头。
3.在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的三块肌肉肌腱中,半腱肌肌腱附着在胫骨内侧髁后内侧,与股薄肌肌腱、缝匠肌肌腱共同形成“鹅足”。
4.根据其解剖部位,疼痛的表现位置主要集中在大腿的后内侧方及膝关节后方。
二、小腿三头肌群是由腓肠肌(内侧头、外侧头)和比目鱼肌构成,在小腿的后面,主要起踝跖屈的作用。
腓肠肌是在小腿后方最表浅的肌肉,覆盖比目鱼肌。起点:内侧头起自股骨内侧髁后面,外侧头起自股骨外侧髁后面,止点:跟骨结节。
比目鱼肌在小腿后方深处,起点:近端腓骨和中段胫骨的后侧面,止点:与腓肠肌在远端融合成跟腱止于跟结节。
根据解剖位置,疼痛的表现主要集中在足背延伸踝后内侧及小腿、膝盖后外侧;甚则踝背伸活动受限或是上下坡时膝关节后方疼痛。
三、腘肌位于腘窝远端的基底部,较深,呈薄而平坦的三角形。其主要是屈曲、内旋膝关节,后拉外侧半月板。
其近端附于股骨外侧髁,远端连接在胫骨近端。它具有解除膝关节绞索的作用,被称为膝关节的钥匙。肌肉疼痛主要集中表现在膝关节的后方。腘肌止于外侧半月板,若是损伤后,出现韧带或软骨后外侧点的牵拉而产生疼痛。主要表现在患者蹲起、跑步、上下楼梯时膝关节后方疼痛。但是一般外观上没有明显的肿胀或改变。膝关节后面深层部位疼痛,长时间站立或行走时疼痛明显,有些人只有剧烈运动时才感到疼痛。因为疼痛点较深,而且在肌肉的下面,因此很难找到确定的痛点,但如果把膝关节弯曲成90度,用手指往膝关节的后面压,可以找到痛点。若是不注意处理很可能导致腘肌肌腱炎,或腘静脉血栓形成。
四、肌肉因素分析判断
综上描述,这些肌肉往往是受到强烈的拉力,尤其在离心收缩(肌肉收缩对抗阻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情况下导致的。
五、处理策略(大方向)
在急性期一般进行PRICE疗法及KT处理;
后期处理依据评估而定:
1.放松紧绷的后群肌;
2.超短波及超声药物透入治疗;
3.KT治疗;
4.肌力强化、稳定性及柔韧性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