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肩部挫伤 > 主要症状 > 酒驾,害人又害已

酒驾,害人又害已



酒后驾车危害大,害人害己害大家;劝君一言莫酒驾,利人利己利大家。每天死于交通事故的数以百计,已成死亡的主要原因。据统计,驾驶措施不当、疏忽大意和超速这些人为因素在主要事故原因中分列前三位,同时也占到事故死亡原因的72%。这三个原因都与驾驶员的精神和生理状态有着密切联系,而酒驾(毒驾)和疲劳驾驶则是导致驾驶员状态失常的主要诱因。

罪魁祸首——酒精让你脑子不好使

清华大学碰撞实验室进行的模拟测试表明,在喝了一罐啤酒(普通听装)后,经验丰富(10年左右)的老司机的制动反应时间从饮酒前的0.5~0.7秒,变成了1.05~1.秒左右;60km/h时速时的制动距离多了50米,有些测试者甚至达到米——未饮酒时仅为0~50米。相关医学研究也表现,当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达到20mg/mL时(半瓶啤酒),驾驶者的反应时间延长;酒精浓度达到50mg/mL时(2~瓶啤酒),因亢奋反应时间逐步缩短,但错误反应次数显著增加。研究表明,被试的注意力集中能力受酒精浓度影响较为明显,会随着酒精浓度上升而不断下降。

上表前两行是兴奋期,中间两行是失调期,最后两行则是昏迷死亡。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大于20mg/mL,小于80mg/ml为酒后驾车,大于80mg/ml则为醉酒驾车。通常,只需喝半瓶啤酒,甚至一口40度的白酒,即可达到酒后驾车的标准。

1.车内:位置不同,伤亡情况各有不同

在车祸中,受害者分为车内人员与车外人员两类。先来说说车内人员。以下图为例,在事故发生时,处于最安全的驾驶区内的人员依然会被前挡风、仪表板以及方向盘直接撞击,轻则破相,重则引起额面部开放性骨折;而心肺器官及动脉血管,肝肾器官等由于减速运动和直接撞击,则会出现挫伤和破裂;颈椎则会由于突然的加减速,出现椎关节脱位和后韧带撕裂。安全带虽然能防止乘员飞出去,却依然会由于压迫胸腔而造成皮肤挫伤、内部器官破裂以及肋骨、腰椎骨折等。此外,由于脚踏板卡嵌导致的脚部肌肉剥离、下阴部撕裂或下肢粉碎性骨折、脱位的也不在少数。

车内人员车祸时伤情部位示意图

而对于号称“死亡之座”的副驾驶乘客来说,不仅驾驶座的一切伤害都会一点不少的落在自己头上,而且由于没有方向盘的支撑,即便系了安全带头部也会遭受更猛烈的撞击,在事故中立即死亡和受危重伤的比例达到了64%。你说那我要是干脆不系安全带呢?那恭喜你,你会和肉弹一样直接撞碎前挡风玻璃,飞出十几米后瞬间一命呜呼(春晚小品中不系安全带的潘长江就可能碰到这个问题)。而在小型车与大中型车辆的碰撞事故中,驾驶员会本能地向自己方向打舵规避危险,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直接遭受撞击的右侧车体和里面的一切东西(肯定有你,跑不了)会被瞬间碾碎。

那坐在后排呢?

对后排乘客来说,由于既没有仪表盘,大部分人也没有或者想不起来系安全带,而车座的后挡板通常是坚硬的金属或易碎的塑料,所以除了同样遭受颈椎损伤外,颅骨、下颌部还都有可能发生骨折。被撞击后又会因缺乏束缚飞起撞到车顶,引起颅底骨折和脑出血。后排乘客的下肢会经常由于撞击力导致骨折或脱位。如果车体发生形变断裂(几乎是必然的),对四肢造成切割伤甚至撕裂伤的情况也不在少数。前排座椅碎裂或其他物品侵入后形成的穿刺伤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最后就是和副驾驶一样,后排乘客直接飞出去的也不少。

所以说,选择乘坐酒驾者的车,等于给自己判了死刑。

出于安全需要,欧美商业用车一般不允许副驾驶位坐人,后座则强制安装儿童安全座椅。

2.车外:无辜路人被牵连

而比这些主动作死更糟的,就是大量莫名其妙被牵连的路人。醉驾后连撞路人造成群死群伤事件的新闻屡见报端。对行人来说,面对这些马路杀手几乎没有任何机会。

被撞的行人最常见的就是下肢粉碎性骨折,之后由于冲击力被车头铲起,往往被甩到前挡风上,形成头部和躯干的淤血及骨折,大量内脏器官破裂,同时伴有发动机罩造成的灼烤伤。行人在滚落后,又经常被来不及刹车甚至根本不刹车的司机碾压,形成皮肤肌肉撕裂,器官组织破裂溅出,深部粉碎性骨折等。如果肇事车辆底盘较低,行人通常还会遭受拖行,导致身体大面积挫伤——对此时还未死亡的受害者来说,这是难以想象的恐怖。

模拟撞击中假人跨部遭受粉碎打击,被车头铲起后下肢骨折,接下来飞向前挡风,头肩部将会遭到严重损伤。

看到如上这么可怕的情况,只想奉劝君一句“饮酒作乐皆尽欢,迷醉驾车惹事端,出门在外多防范,家中老小盼平安。劝君莫贪杯中酒,家庭幸福常拥有。”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mbsfw.com/zyzz/115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