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肩部挫伤 > 疾病认识 > 要不是遇见接下茬的孩子,都不知道什么
要不是遇见接下茬的孩子,都不知道什么
#课堂#教师对学生“接下茬”历来持否定态度,并采取各种措施加以杜绝。这样做的主要理由是怕扰乱课堂秩序。笔者从另一个角度思考“接下茬”,发现有不少有利的内容。一、“接下茬”有利于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从教师方面来看,通过学生“接下茬”,可以立即从学生所反馈的信息来看出课堂教学效果,可以快速判断出哪些学生掌握了教学内容,达到了教学要求,哪些学生对教学内容没有掌握,哪些学生不仅听懂了,而且还有创造性思维,从而灵活掌握、调整教学进度,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另外,教师在学生“接下茬”中还可以产生很多灵感,包括新的思路,意想不到的发现等等。设想一堂课,学生埋头于记笔记,没有回应的课堂气氛,或经常个别作答,不仅使教师困惑于自己讲解的内容是否有恰当的效果,而且也直接影响其讲解的热情。对学生方面来说,“接下茬”说明学生注意听讲了,不听讲是不可能把“下茬”接上的:“接下茬”接得好的孩子,说明不仅听讲,而且还主动思考,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接下柱”还能让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对问题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二、“接下茬”有利于改变“注入式”的教学方式,构成师生课堂交流的良好氛围。学生“接下茬”实际上构成了课堂上的师生交流。不准“接下茬”使大部分学生多次举手,而未得到表达机会,这实际上或多或少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只是想到了如何易于管理学生,却没有想到一种行为规范的实施,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乃至能力的形成会产生涉及一生的影响。事实上,课堂交流是有益的,从学生角度来讲,课堂交流能够自由发表意见并及时与其他同学沟通,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这无疑会提高听课的效果,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关系,培养学生学习该门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整个课堂来看,活跃的发言和交流可活跃课堂气氛,进而感染和促进学生开展活跃的思维,提高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三、“接下茬”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众人面前流畅自如地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培养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处处需要人们用语言去交流、去沟通,而且要准确流畅。能说会道是优点,因为有许多工作就是靠“说”去完成的。因此,必须从小给孩子插上语言的翅膀。“接下茬”恰恰能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大庭广众之下开口说话的勇气,众人面前流畅自如地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我们成年人不应在孩子们最有勇气发表见解,最有机会锻炼自我表达能力的时候去抑制他们。总之,时代在变,规章制度应有所变化,我们需要对一些习以为常的传统校规进行反思,需要对一-些不科学、不合理,不符合孩子天性,不利于下一代长远发展的规章制度进行改革,当然,这需要教育工作者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作者:李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