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肩部挫伤 > 推荐医院 > 市中医膏方膏方治病篇五
市中医膏方膏方治病篇五
冠心病(心绞痛)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与冠状动脉痉挛一起,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当劳累、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冠状动脉发生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短暂缺血缺氧,就出现以发作性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临床称之为心绞痛,即中医所谓的“胸痹”。
胸痹的临床表现最早见于《内经》。《灵枢??五邪》篇曾经指出:“邪在心,则病心痛”。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心血瘀阻
[症状]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时或心悸不宁,舌质紫暗,脉象沉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方用丹参、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等活血祛瘀之品;柴胡疏肝,枳壳理气,一升一降,调整气机。取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之意。郁金、延胡索以活血理气止痛。檀香温中理气,兼治心腹诸痛;砂仁温胃畅中,能疏散胸中郁闷。与丹参相伍配用,能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痰浊雍塞
[症状]胸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苔浊腻脉滑。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方药]方用栝蒌以开胸中痰结;半夏化痰降逆;薤白辛温通阳、豁痰下气;桂枝、陈皮、白蔻仁以通阳豁痰、温中理气。丹参、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柴胡、枳壳疏肝理气,调整气机。郁金、延胡索活血理气止痛。檀香、砂仁温中理气宽胸与丹参合用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阴寒凝滞
[症状]胸痛彻背,感寒痛甚,胸闷气短,心悸,重则喘息,不能平卧,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舌苔白,脉沉细。
[治法]辛温通阳,开痹散寒
[方药]方用桂枝、附子、薤白辛温通阳、开痹散寒;栝蒌、枳实化痰散结,泄满降逆;檀香理气温中;丹参、水蛭活血通络;生姜、橘皮、茯苓、杏仁行气化痰;蜀椒、干姜温中散寒;赤石脂用以养心气;青木香、川楝子、延胡索理气止痛。
心肾阴虚
[症状]胸闷且痛,心悸盗汗,心烦不寐,腰酸膝软,耳鸣,头晕,舌红或有紫斑,脉细带数或见细涩。
[治法]滋阴益肾,养心安神
[方药]方用熟地、山茱萸、杞子滋阴益肾;山药、茯苓、甘草健脾以助生化之源;麦冬、五味子、柏子仁、酸枣仁等以养心安神;当归、丹参、川芎、郁金养血通络;制首乌、女贞子、钩藤、生石决、生牡蛎、鳖甲等以滋阴潜阳用于头晕目眩,舌麻肢麻,面部烘热者;西洋参益气养阴。
气阴两虚
[症状]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偏红或有齿印,脉细弱无力,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方药]方用人参、黄芪、白术、茯苓健脾益气,以助生化气血之源;麦冬、地黄、当归、白芍滋养阴血;远志、五味子养心安神;丹参、参三七、益母草、郁金、五灵脂活血通络;炙甘草、麦冬、阿胶等以益气养血,滋阴复脉。
阳气虚衰
[症状]胸闷气短。甚则胸痛彻背,心悸,汗出,畏寒,肢冷,腰酸,乏力,面色苍白,唇甲淡白或青紫,舌淡白或紫暗,脉沉细或沉微欲绝。
[治法]益气温阳,活血通络
[方药]方用红参温补元气;附子、肉桂温补肾阳;熟地、山茱萸、杞子、杜仲补益肾精;红参、附子加用龙骨、牡蛎以回阳救逆固脱;加麦冬、五味子以温阳滋阴并用。
胸痹的临床特征为当胸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安卧。其病因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迈体虚等有关。其病位在心,但与脾肾有关。其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为阴阳气血的亏虚,标实为阴寒、痰浊、血瘀交互为患。辨证当分清标本虚实,实证宜用活血化瘀、辛温通阳、泄浊豁痰等法,以治标为主;虚证宜以补养扶正为主,或滋阴益肾,或益气养阴,或温阳补气。但临证所见,多虚实挟杂,故应按虚实的主次缓急而兼顾同治。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市中医的“膏方节”已经开始啦。
想要了解更多的膏方信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