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肩部挫伤 > 饮食调养 > 练习太极腰的五要点
练习太极腰的五要点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练习太极腰的五要点
1加强腰部柔韧性锻炼
这是基本功,也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
主要方法:
前俯腰。两脚并立,两腿自然伸直。双掌上举,然后上体向前下俯。两手尽量贴着地面。如可能,还可以抱抱腿。
后仰弯曲。上体尽量向后仰,使腰部后弓。弯曲角度大小,要因人而宜。
左右侧弓。两脚开立。以左侧弓为例,左手插腰,右臂经头顶呈弧形向左肩方向伸垂,腰部向左侧屈弓。右侧弓方向相反。
转腰(也叫甩腰)。两脚开立,两臂向上伸直,然后腰胯微微向左旋转,两臂随势向左、向上、向右、向下翻转绕圈。再用同样方法反方向旋转、绕圈。旋转时两臂尽量增大绕环幅度,但应自然,不可僵直。
转腰云轮。两脚开立。原地不动,作左右云手式数遍。
左右拧腰转体。两脚并立,两手插腰。腰胯向左后拧转,力争看见右脚跟,再向右后拧转,力争看见左脚跟。不论向哪一侧拧转,均要求身正腰直,提顶吊裆,两脚不得移动。上述六法,都是以髋关节为轴进行的。由于活动了腰胯,增强了腰脊关节的润滑,肌肉会更加柔韧、更有弹性,腰力也会大大提高。
2上体一定要保持端正自然
习拳时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脊柱挺直。不前俯后仰、左右歪斜。无论四肢动作如何,都要做到肩与胯合,头顶、躯干到尾椎始终保持在一条垂直线上。上体正了,也就为腰正创造了条件。否则,撑不直脊梁,也就挺不起腰杆。
3腰部转动幅度、腰力运用要适当
腰要围绕身体纵轴线(从百会穴到会阴穴的上下一直线)转动。以转动轻灵自如、连贯圆活为宜。动作顺畅,不致僵滞。腰部是微动关节,由5个椎骨浅平面上下连接而成。
转动幅度过大,容易造成上下椎骨连接处脱臼(错位)或损伤韧带。这样,不仅会四肢无力,无法活动,也将直接影响身体健康。特别是一些老年朋友,肌肉逐渐萎缩、弹性降低,骨质疏松,关节韧带发生退行性改变。因此,演练中一定要因人而宜,量力而行,不可勉强。
4腰部转动必须与胯部、肩部转动相随相合
腰、胯、肩三者有呼应连承关系。腰胯上下紧密相连,运动时常常互相牵动,腰圈、胯圈并走。
肩与胯合是太极拳“外三合”之一。肩部也要求应随着腰、胯一齐转动。使两肩、两胯与腰齐进齐退。这样,身体上下一起转动,自然灵活,重心稳定,也便于内劲通过腰转,顺利地到达四肢末端。切不可单独拧动(腰动而胯不动,或胯动而腰不动)。同时,还应与沉胯、敛臀、屈膝相结合。这样,既有利于气沉丹田、重心下降、上虚下实,更有利于保持腰正。
5脚步大小、拳架高低要适中、得体
脚步太大(俗称老步)、太小对充分发挥腰部作用都不利。太小,则腰之转动亦小,不利于塌腰、落胯和内气下沉,也不利于攻防;太大,则进退提放不灵,容易被动失势。
拳架高低,主要看屈膝程度:屈膝程度浅,拳架就高;反之就低。如太高,迈步就小,腰之转动亦小;太低则重心下陷,两腿容易双重,虚实不清,进退也就不能随机应变。
因此,演练中脚步必须舒展,在此前提下,其大小应以不过前过后、迎送相当、转动灵活为宜。一般以弓步时一腿屈弓、一腿自然伸直的姿势为好。始终保持同一高度,不可忽起忽落。这样就能塌腰落胯,转动灵活。既有利于技击,又有利于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