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肩部挫伤 > 饮食调养 > 这6个小动作竟然能让人长寿专家说的,
这6个小动作竟然能让人长寿专家说的,
倘若把我们的整个人生看做一个数字的话,那么生命健康就是最前面那个“1”,而财富、名誉等等都是后面的“0”,如果没有最前面那个代表生命的“1”,后面再多的“0”都等于0。由此可见,生命健康对一个人来说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健健康康的活着,好好活着。
怎么才能长寿呢?听听一位80岁老专家的养生心得
远眺1远眺有助于眼肌放松,等同于给眼睛做养生操。具体方法是:在自家阳台或登上山峰,有规律地转动眼球和平视远处的楼顶、塔尖等景物。可以在远眺时转动眼球,眼动头不动,旋转运目10圈。哈气2早晨起床后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将嘴巴最大限度地张开,向外哈一口气再闭合起来,合嘴时轻轻叩击牙齿。这个动作,可通过面部神经的反射刺激大脑,使大脑尽快清醒。张大嘴巴与闭合嘴巴,能使面部肌肉有节奏地运动,防止中老年人面肌萎缩。
摩耳3耳为肾之外窍,通于脑,是全身经络汇集之处。经常摩耳,可以疏通经络、流通气血、平衡阴阳、增强听力,祛病养生。摩耳的动作包括:拎耳屏,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自内向外提拉。扫外耳,双手把耳朵由后向前扫,听到“擦擦”声。转颈4长期的不正确姿势易导致相关组织增生、损伤并最终导致颈椎病,没事可以多做转颈操。动作很简单,完成颈部前屈、后伸、左旋、右旋等动作,速度尽可能慢,幅度尽可能大。同时配合耸肩,努力让肩部靠近耳朵,然后再放下。握拳5《诸病源候论》讲,“握固两手,如婴儿握,不令气出”,意思是指握拳能保护体内正气、抵御外邪。五禽戏的“猿摘”及八段锦的“攒拳怒目”等招式中均有握拳的动作。具体做法是:把大拇指向内横在手心,其余四指包裹大拇指而紧握拳头。同时全身稍稍用力,然后放开,重复进行50~80次。拇指与中指接触的地方是劳宫穴,握拳时正好按压此穴,能起到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咽唾沫6中医认为,唾液充盈,缓缓咽之,能润五脏,养肌肤,使人长寿。具体方法是,嘴唇微合,全身放松,用舌搅动口齿,一般是围绕上下牙齿运转,先左后右,先上后下,依次轻轻搅动各36次,用力要柔和自然,然后用舌尖顶住上腭部1~2分钟,促使腮腺、舌下腺分泌唾液,待口中唾液满时,鼓腮含漱36次。漱津后,将口中津液分3小口咽下。老专家的忠告:
上述6个动作固然对延年益寿很重要,但是长寿最重要的还是要遵循健康的生活守则。
1、必须重视饮食养生。长寿者共同的饮食经验是:摄取充足的蛋白质,经常吃绿色与黄色蔬菜。因为蛋白质是构成身体的基本营养成分,可使身体、肌肉、心脏保持活力,无论是豆制品的植物蛋白,还是鱼与瘦肉类的动物性蛋白,都要充足地摄入。
2、各类绿色和黄颜色的蔬菜也必须足量摄入,这是维生素A与维生素C不可缺少的食物。例如:青菜、菠菜、胡萝卜、南瓜、韭菜、芹菜、花椰菜、西红柿等。还要常吃新鲜水果,它们是长寿者要多吃的食物。如果老年人偏食或挑食,往往与长寿无缘。如果人体内的营养素不足,当然就不能长寿,会因吃得不当而早亡。
可参照:《维生素、矿物质使用大全》
长寿,既有遗传因素,又有后天因素,自我保健可使生命之树长青。
健康的生活守则1高营养饮食,吃得健康
选择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多的食物。要避免食用油脂过多,不要过多地摄入食盐与糖类食物,以控制总热量,常吃七八分饱。
2多动脑,智力不衰
可以猜猜字谜,学一种外语,玩玩桥牌等,多动脑可使你智力不衰,脑力保持良好的状态。
3降低胆固醇,确保健康无大病
多吃蔬菜与鱼,多吃豆类、燕麦制品和水果,少吃动物脂肪与油炸食品,不吃动物内脏和其他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确保健康无大病。
4坚持天天运动,增强体质
生命在于运动,要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活动,增强体质,防病强身,增寿延年。
5戒烟限酒
烟对人有害无益,吸烟者应戒为宜,可减少许多疾病缠身。对饮酒者应限量,切勿过量,对已患慢性病者应戒酒,否则,烟酒会影响寿命。
6控制血糖不要升高
办法是经常检查血糖,并要控制饮食不超量,少吃糖与甜食制品。
7保持体态,不要超重
因为肥胖能诱发许多疾病,如已超重则应限制饮食超量,多运动,使体重减下来,否则影响长寿。
8保证睡眠,心情放松
睡眠不足或过度劳累、紧张都会影响健康,应保持8小时的充足睡眠。
10防止消极、悲伤的情绪
消极、悲伤的情绪能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增加炎症、感染和癌症发病的可能。
10生活多彩寿缘高
正确的爱好有益于身心健康,能改变单调乏味的生活,有助于你赢得生命长跑的胜利,使你乐以忘忧,延年益寿。
文字内容选自《秘诀:80岁老人的健身心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李永海编著
小编认为,关键还是得坚持,一口也吃不成胖子不是?无论是锻炼还是饮食,只要坚持就能有效果。发给你的父母,提醒他们,同时也督促自己。好身体才能享受好生活,你说是吧?
—END—
?本文由国粹美尚整理编辑,侵权必究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编辑:午一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