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肩部挫伤 > 主要症状 > 健康万家行通血管天冷输液通血管防

健康万家行通血管天冷输液通血管防



今日冬至

今天18时44分迎来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冬至”。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冬至日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逐渐变长,夜间逐渐变短。古人认为,冬至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同时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时机。

从冬至开始,就进入俗话说的“数九”寒天了。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即为“出九”,“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此时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古代对冬至很重视,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它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此时“阴气盛极而衰”,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

预防疾病高发

心脑血管疾病

一到冬天,患心梗、心绞痛、中风、心肌梗死的病人就会增多。寒冷刺激会使人交感神经异常兴奋,造成心脏收缩力增强,导致血压不稳,引起急性并发病。

建议:高血压患者在冬天更要坚持服药,按时监测血压。老年人最好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物,如果连续几天都感觉乏力、头晕、胸部不适,最好及时就医。

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老人、吸烟者、患有慢性病和免疫力低的人冬天都易发作慢性支气管炎,严重的可能会导致肺气肿或肺心病,寒冷刺激也容易诱发哮喘。

建议:按医嘱吃药,还要注意保暖,少吃辛辣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另外,还可以通过打流感疫苗来减少慢性支气管炎的发作次数。

流感

流感的最大危害是引发并发症,加重潜在的疾病,如心肺疾患,而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的人得了流感后,容易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可能致死。

建议: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到人多的地方最好戴口罩,注意卫生,勤洗手,还要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早睡晚起

《黄帝内经》有“早卧晚起,以待日光”的说法,就是冬天要早睡、晚起,起床最好在太阳出来后,尤其是老人。从中医的角度,早睡可以保存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晚起可以补阳气。而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它们分布在肌肤表层,负责抵制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

护好五大部位

脖子、肩膀、腰部、膝盖和脚,寒冷的天气会连累这5个脆弱部位,引发颈椎、腰背、膝关节疼痛。

专家提醒,尽量穿高领衣服,外出戴围巾;晚上睡觉时别把肩膀露在外面,可以在肩膀上搭一条毛巾;腰和膝关节不好的人可以戴个护腰或护膝,穿上棉背心;睡前用热水泡泡脚。

越冷越要多喝水

人们待在温暖的室内,很少外出活动,但并不意味着人体消耗的水分就会减少。如果喝水少,血液浓稠度就高,容易出现血栓等症状,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冬天多喝点水还能加快新陈代谢,起到抵御寒冷的作用。

天冷输液“通血管”防病?

随着冷空气造访,对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人群来说,冬天是个危险的季节,不少人担心发生中风或心肌梗死事件,每到这个时候,医院或心血管专科,要求打针输液通一通血管,“提前预防”。这种观念可谓深入人心,而主动要去补液通血管的患者大多是老年人。那么,输液真的可以达到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功效吗?

老年患者主动要求输液

66岁的王伯本身有高血压,前些年就查出有动脉粥样硬化。一到冬天,老伴就开始担心他会突然发病。听小区其他老人说,冬天提前用点活血化瘀的中药,可以有预防作用,老伴医院去要求输液。

心血管专科医师介绍,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来说,冬天由于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确实会高一些。首先,无论男女,相比夏天而言,冬天血压平均要高出9个毫米汞柱。其次,冬天的饮食肉类偏多,尤其是北方地区,加上过年过节,饮食控制比较不容易。第三,冬季雾霾天气比较多,雾霾除了对呼吸系统有损害,对心脑血管也会造成危害。此外,喝酒抽烟等不良习惯,加上冬季天冷不注意通风等,都可能加重心脑血管发病危险因素。群众喜闻乐见的通血管药物,多是诸如复方丹参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等所谓活血化瘀的中成药注射剂,据说十天到半月为一个疗程。

专家:没必要,也不值得提倡

那么,输液通血管的方法靠谱吗?专家认为,绝对没必要,也不值得提倡。临床上确实经常碰到这样的病人,主动要求输液通血管。但首先通过补液来达到通血管是不可能的;其次,输液本身有潜在危害,等同于一次小型手术,可能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和危害,临床医生也不支持这种做法。对于活血化瘀类的中成药,因为存在过敏等风险,西医在临床使用时会比较谨慎。

输液通血管缺乏循证医学证据

现代医学认为,血管堵塞的机制在于动脉粥样硬化,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病变常累及弹性及大、中等肌性动脉,一旦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一旦斑块破裂,就会形成急性心梗或脑梗。

高龄、高血压、高血糖、肥胖、血脂异常、吸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这些因素损伤血管内皮,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的罪魁祸首。因此,针对性的干预以上高危因素,是控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关键。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减肥戒烟,都是必须的。而在避免斑块形成、稳定已有斑块,防止其破裂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物,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才是首选。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他汀类药物调节血脂、稳定粥样斑块。

那么,定期输液能预防血管堵塞吗?专家认为,国内流行的输液预防血管堵塞,所用的这些药物多数没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输液本身有一定风险,而中成药注射剂所导致的过敏等严重反应也屡见不鲜。用一种相对高风险、低效益或者无效益的手段预防血管堵塞,并不值得提倡。

别让跑步成为“膝盖杀手”

“管住嘴,放开腿”是健康秘诀,大家身边都有很多热爱跑步的人,但俗话说“跑步百利唯伤膝”,事实果真如此吗?

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对于跑前未发现有明显膝关节内部结构异常的跑者,长跑不会给他们的膝关节造成任何不可恢复的损伤。长期的长跑运动不会对原本正常的膝关节造成不可恢复的永久损伤。但“跑步伤”又的确存在,发病率2.5%~12.1%,大部分的“跑步伤”发生在人体的下肢,尤其是膝盖。

跑步是否伤膝盖,取决于运动方式是否科学,与跑步运动本身并没有必然关联。因而,别让跑步成为“膝盖杀手”,你不得不注意的八大要点:

一、跑步前做好热身活动

很多运动损伤都是发生在训练的初期,此时身体还没有彻底适应运动状态。每次跑步前至少做十五分钟的热身运动,最好进行充分的拉伸。针对膝关节的热身动作有蹲起、原地高抬腿、后踢腿等。另外,拉伸大腿肌肉也有助于运动时保护膝盖。如果不愿意原地热身,也可以用前1/4的里程放松跑,通过慢跑来热身。

二、注意跑步姿势

(1)正确的姿势是避免所有运动损伤的关键。合理地控制跑姿可以减少25%以上的膝盖冲击力。

(2)对膝盖损伤最大的跑步姿势是脚落地的位置在膝盖的前边,此时有相当向前的力量都通过地面反馈,冲击到膝关节。所以,在落地的时候控制脚踝的位置尽可能在膝盖的正下方,或是略偏后一点。膝盖处的弯曲将起到极好的缓冲作用。

(3)脚部落地点尽可能控制在前脚掌,尤其是重心最好落在正对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的前脚掌位置。这个重力位置为腿部合理排列的受力点。受力点无论是更靠脚的外侧,内侧还是后部都会造成对膝盖侧向的冲击力,导致受伤。

(4)控制身体的稳定,不要左右摇晃。左右摇晃会让重心位置在侧向不断改变,给膝盖侧向冲击力,而膝盖正面承受体重的能力最强。因此,在跑步过程中不要过度摆臂,过度向前跨步,因为这些都会造成身体不稳定性的增加。

三、控制跑步运动量

遵守循序渐进原则,特别是初期,不能贸然增量。对于新手来说,双周增加一次跑量更为合理。相当于一周提高,一周巩固成果。不必刻意追求数字增加的比例,增加5%~10%跑量是可以的,更重要的是







































治白癜风济南哪家医院好
北京白癜风治疗是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mbsfw.com/zyzz/57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